這兩天,一組“走心”的Q版漫畫出現(xiàn)在不少寧波人的微信朋友圈里,作者是北侖春曉街道的“90后”社工胡丹維。胡丹維說,她手繪的每一個“角色”都是自己所經歷的。這組漫畫從一個側面反應了防疫期間基層社工恨不得長出“三頭六臂”的心情和真實場景,引發(fā)大家共鳴。
胡丹維在辦公室做流調。受訪者供圖
炎炎烈日下站在室外化身守門員、掃碼員,晚上9點回到辦公室當起流調員,天色未亮拖著音響充當喊樓員……
這兩天,一組“走心”的Q版漫畫出現(xiàn)在不少人的朋友圈。作者是北侖區(qū)春曉街道的一名90后社工,她手繪的每一個“角色”都是自己所經歷的。防疫期間,基層社工恨不得長出“三頭六臂”的心情和真實場景,引來不少人共鳴。
“三頭六臂”的模樣,描繪出基層社工的奔忙
記者采訪得知,作者名叫胡丹維,是一名“新晉”社工,2020年年底才入行,目前在春曉街道洋沙山社區(qū)工作。
這組漫畫刻畫的是社工防疫時的忙碌模樣:守“小門”,測量體溫,查驗進出人員的健康碼和行程碼;核酸采樣現(xiàn)場,為居民掃碼登記相關信息;提著喇叭,在居民樓里穿梭,喊話做核酸檢測;維護秩序,確保受檢人員保持一米距離;“暴走”跑樓,為居家隔離戶配送生活物資;收集流調信息,開展細致的摸排和登記;對接綠色通道,為有就醫(yī)需求的居民及時提供服務。
畫面里有晴天,有黑夜,有身著紅馬甲時的疾步如飛,也有套著防護服時的汗如雨下。
“我覺得社工挺辛苦的,畫自己,也是在畫所有堅持在基層的人?!焙ぞS說,她一周前開始提筆,白天沒時間,只能利用晚上一兩個小時,畫畫停停,昨天一早才完工。只是沒想到,身邊的同事,還有社區(qū)、街道領導,甚至居民看到后,都紛紛轉發(fā)。
畫漫畫是她學生時代培養(yǎng)的興趣,走上社會后一直保留著。只不過,在成為一名社工后,畫畫的時間越來越少,按她的話說,“畫畫風格突變,以前喜歡畫動漫、偶像,現(xiàn)在畫工作,畫防疫主題?!?/p>
雖然入職才一年半,但胡丹維經歷了她就業(yè)至今“最難”的時候。今年1月,北侖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確診病例,全區(qū)啟動臨時管控措施,她所在的春曉街道被劃為防范區(qū)。那是她第一次走進“戰(zhàn)場”,手忙腳亂不說,還常常覺得崩潰?!皦毫ψ畲蟮臅r候是轄區(qū)進行全員核酸檢測,當時醫(yī)護人員人手不夠,檢測隊伍又排得很長,居民出現(xiàn)負面情緒,我們既要安撫,又要做好解釋工作。那段時間的常態(tài)是,凌晨4點起床,晚上10點多回家?!?/p>
好不容易緩下來的節(jié)奏,因為3月底的一波疫情,又陷入了奔忙。但這一次,她從容多了,因為有實戰(zhàn)經驗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要做什么,了然于心。
同心戰(zhàn)“疫”的群像,刻畫出“五社聯(lián)動”的溫暖
“這就是我們!”
“我們都是護‘綠’使者?!?/p>
“每一個‘角色’里,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?。 ?/p>
……
胡丹維沒想到,自己手繪的這組漫畫會引來大家的共鳴。朋友圈里的留言,讓她第一次感受到,原來提筆畫畫,是可以給予力量的。
她的漫畫里,還有一張是同心戰(zhàn)“疫”的群像,里面藏著她想表達的謝意,同樣也戳中了他人心底的柔軟。
疫情之下,同頻共振,共克時艱。不是只有社工在戰(zhàn)斗,還有很多人自發(fā)凝聚到了這條“戰(zhàn)”線上。
“我們社區(qū)常住人口約8000人,社工只有8個。就拿每一次的全員核酸采樣來說,真的是多虧了社會組織、居民志愿者等群體的幫助?!焙ぞS告訴記者,1月疫情期間,洋沙山社區(qū)共招募100多名志愿者。這一次,依然有30多名志愿者趕來,其中很多是熟面孔。他們的出現(xiàn),分擔了社工的工作壓力,攜手戰(zhàn)“疫”的一幕幕,也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心里。
“小胡漫畫里同心戰(zhàn)‘疫’的群像,其實也描繪出了當下‘五社聯(lián)動’的基層服務新模式?!辈稍L中,春曉街道黨建辦副主任屠君飛介紹,“五社聯(lián)動”中的“社”,指的是社區(qū)、社會組織、社會工作者、社區(qū)志愿者以及社會慈善資源?!熬湍媒衲?月和這次疫情來說,志愿者方面,參與防疫的共有1712人次。整個轄區(qū)有50多個社會組織助力?!?/p>
“一家人,一條心!多好??!”朋友圈里,有人留下的這句話,讓屠君飛、胡丹維心頭暖暖的。
寧波晚報記者陳燁 通訊員阮筱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