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種植者通過采用優(yōu)新品種配套優(yōu)質栽培技術,生產出的口感型番茄受到青睞。目前京郊各區(qū)均有口感型番茄種植基地,效益可觀,推進了蔬菜產業(yè)轉型升級,促進了農產品提質增效。塑料大棚春茬為生產主要茬口,我市塑料大棚平原地區(qū)番茄定植日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,北部冷涼山區(qū)定植日期為4月上中旬。如今春分節(jié)氣剛過,農諺說“春分地氣通”,大地已經化凍,正值塑料大棚定植繁忙季節(jié),為保障口感型番茄形成較高的產量及品質,建議從生產管理方面做好如下準備。
生產設施管理。為滿足栽培茬口的要求,建議采用以鍍鋅鋼架為主體,以棚膜為單一覆蓋的塑料大棚,目前北京地區(qū)多選用鋼管裝配帶肩式或落地式塑料大棚,跨度8-12米,脊高3米以上,肩高1.5米以上。
帶肩式塑料大棚示意圖 落地式塑料大棚示意圖
定植前扣好棚膜,需仔細檢查棚膜,發(fā)現(xiàn)跑風漏氣的地方及時進行封堵,及時檢查壓膜線,發(fā)現(xiàn)松動的及時緊固,更換老舊壓膜線,保證塑料覆蓋物的穩(wěn)固。清除棚內垃圾并將棚室封嚴“烤地”,選擇連續(xù)5天10厘米最低地溫達到12℃以上的時期定植。如幼苗過大且地溫尚低需提早定植,可采取多層覆蓋農膜方法提高棚內溫度。
小拱棚覆蓋提升溫度
定植前準備要做好。土壤栽培,定植前15天完成施肥整地作畦工作。畝施優(yōu)質腐熟的有機肥1000千克左右,配施復合肥(N-P-K為20-20-20)50千克,過磷酸鈣30千克,硼砂1千克,整地前一次性施入,深翻做畦。選擇小高畦形式,畦高15-20厘米,畦上口寬50-60厘米,下口寬80-90厘米,畦間距130-140厘米。畦做好后鋪設滴灌帶并通水檢查是否通暢,覆蓋銀灰色地膜。
定植前準備
基質栽培,推薦椰糠基質或保水保肥性能好、透氣性及緩沖性適宜的復合基質。椰糠基質建議細椰糠:粗椰糠體積比為7:3,定植前一周用清水進行泡發(fā),以用手抓捏實無滴水為準,灌裝到栽培槽(袋),EC>0.8mS/cm需進行脫鹽后再定植。
每畦定植兩行,選擇大小一致的壯苗定植,株距30厘米,畝定植2500株左右。
基質栽培定植
定植后管理要注意。
水肥管理,土壤栽培定植后及時澆水,若地溫偏低可采取點水方法,5-7天后澆足定植水。
基質栽培定植后營養(yǎng)液EC值建議2.0mS/cm左右,每日依據(jù)光照及溫度條件灌溉,每株番茄日灌溉總量為50-100ml,陰天或低溫酌情減半或停止灌溉。
環(huán)境管理,定植后一周內為緩苗階段,當心葉開始生長時,緩苗期結束。該階段盡量提高棚內溫度,晴天上午盡量保持在26-30℃,溫度達到32℃時開頂風口降溫,切忌開底風口放“掃地風”,以免“閃苗”,風口不可開得太大,下午保持溫度23-26℃。緩苗后應控制棚室溫度,白天溫度25-28℃,夜間溫度13-15℃。密切關注天氣情況,若遇到“倒春寒”時需提前做好預防工作。
植株管理,番茄株高25厘米以上開始吊秧,以便對植株進行固定。吊秧完成后一周左右,開始繞秧打杈操作。繞秧時將番茄中上部按照順時針方向纏繞到吊繩上,每次繞2-3圈,吊繩避開花穗以免造成損傷。繞秧后進行打杈操作,第一側枝長至8厘米左右去除,其余側枝盡早從杈基部去除。
及時吊秧
病蟲害防治,棚室內隨著溫度逐漸升高病蟲害發(fā)生概率增加,尤其要防控蚜蟲、粉虱及斑潛蠅等蟲害。在棚室通風口、出入口處設置50目以上防蟲網,作物頂端10厘米處懸掛黃色、藍色誘蟲板,每畝均勻懸掛中型板(25厘米×30厘米)30塊左右,45天左右更換一次。蟲害發(fā)生較輕時優(yōu)先選擇天敵、生物農藥防治,必要時施用低毒高效化學農藥,并注意輪換用藥及安全間隔期。
(北京美麗鄉(xiāng)村網站供稿)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