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鐘鼓樓的回聲,傳誦著元明清,長河上的漕船,航行到北京城……”作為2021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子活動之一,10月22日下午,由北京交響樂團、北京京劇院、北京音協(xié)合唱團聯(lián)袂演出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《京城大運河》在杭州大劇院上演,包括六位“梅花獎”得主在內的近200名藝術家全情演出,為當?shù)赜^眾呈現(xiàn)一場震撼的視聽盛宴。
《京城大運河》是中國第一部反映京杭大運河北京段的舞臺藝術作品,通過傳統(tǒng)京劇與西方交響樂融合的形式,描摹大運河北京段的發(fā)展脈絡、歷史變遷、人文典故,以及北京城獨特的文化風貌。在光影與音符的交織中,序曲之后,《一支塔影見通州》《天上的星星郭守敬》《漂來的北京城》《致敬大運河》等幾大樂章逐漸展開,將觀眾帶入恢弘的歷史畫卷。
當天演出陣容強大,由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(jiān)李飚執(zhí)棒,各流派京劇名角匯聚。杜鎮(zhèn)杰、李宏圖、遲小秋、張慧芳、張馨月、楊少彭六朵“梅花”同臺競演,他們剛一出場,便引來戲迷們熱情的掌聲。伴隨著交響樂,他們的演唱保留著京劇的典型唱腔和傳統(tǒng)氣韻,觀眾席中不時響起如潮掌聲與叫好。不少觀眾更是一邊聆聽一邊輕輕用手指點著節(jié)拍,沉浸在京劇及交響樂藝術與大運河文化的魅力中。
“今天這場演出,我看的相當感動,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感覺過得好快,這就是京劇國粹與交響樂融合的巨大魅力!”觀眾王為之偕妻子胡元和女兒一起來觀演,演出結束后連說了三次“感動”,“我父親以前是京劇團老琴師,他已經(jīng)過世了,我一直很關注京劇藝術的傳承。今天我看到許多演奏者、合唱者看起來很年輕,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傳統(tǒng)文化火種的延續(xù)。我女兒是大學生,今天沒有課也來觀看了,我希望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上京劇藝術。”
許多觀眾表示,《京城大運河》獨具匠心地將京劇不同流派的典型聲腔與交響樂、合唱結合,呈現(xiàn)出美美與共的精彩。“《京城大運河》創(chuàng)新地運用西洋交響樂為京劇伴奏,形式很新穎,恰恰符合大運河恢弘的氣勢,效果非常好。”胡元說道。觀眾宋德寶也認為,京劇和交響樂兩種藝術表現(xiàn)形式,碰撞出的音響效果出乎意料,“藝術不能光有傳承,更要有創(chuàng)新,期待接下來有更多像《京城大運河》這樣的跨界創(chuàng)新作品。”
“今天杭州演出的場內氣氛,讓我們很興奮也很激動,我覺得大家對我們這種藝術形式的創(chuàng)新還是很喜歡的。”北京京劇院著名程派青衣遲小秋深受觀眾感染,“可以說每一位演員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,將最好的表演呈現(xiàn)在舞臺上。我們也更加有信心,繼續(xù)守正創(chuàng)新,多創(chuàng)作體現(xiàn)歷史文化,體現(xiàn)中國民族精神的作品。”
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、老生名家譚孝曾表示,從清代中葉戲曲藝術在江南的興盛,到徽班進京等歷史事件,京劇形成的歷史上,吸納、融合了四面八方的戲曲藝術,其中不乏大運河沿線燦爛文化的滋養(yǎng),此次京劇藝術乘著交響樂的翅膀飛回大運河沿線的城市,非常有意義。“從觀眾反響來看,我們的跨界合作是比較成功的,在創(chuàng)新的同時我們唱的仍然是京劇,守住了根本再去創(chuàng)新,這樣的作品才能代表中華民族真正的文化藝術。”
當天的演出中,李飚雖然留給觀眾的大多是背影,但他時而激情澎湃、時而婉轉細膩的指揮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“杭州是我們繼北京、上海后第三個演出的城市,大家都特別希望能夠在這里呈現(xiàn)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。希望觀眾們通過這種嶄新的藝術表演形式,不僅可以觀賞優(yōu)美的京劇與交響樂,更能體會到大運河源遠流長的文化。”李飚說道。
奔流千年,文脈常新。自10月18日以來,《京城大運河》開啟七城巡演,杭州是此行第二站,接下來《京城大運河》還將巡演至南京、揚州、南通、寧波等城市。“過去的幾場巡演,觀眾們的反應很強烈,對這臺演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。”北京京劇院著名葉派小生李宏圖表示,《京城大運河》的創(chuàng)作實現(xiàn)了強強聯(lián)合,由老中青藝術工作者全力打造,將中國傳統(tǒng)京劇文化與西方交響樂文化有機結合起來,擦出了新的火花。未來主創(chuàng)主演們還將繼續(xù)打磨作品,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,將一部經(jīng)典作品奉獻給更多觀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