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資料圖】
“掃一掃,只需幾秒,就送禮品”“掃碼免費領娃娃”……街邊掃碼就能免費領取禮品,這樣的“地推”你遇到過嗎?然而,你以為的“餡餅”,其實是人家給你下的“陷阱”。
近日,奉化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案件,判處被告人陳某有期徒刑一年,緩刑一年六個月,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;被告人陳某的違法所得予以追繳并沒收。
2022年6月至7月,陳某先后至奉化區(qū)、海曙區(qū)等地,以免費領取小禮品為誘餌,向不特定對象推廣詐騙微信群的二維碼,誘騙大家通過掃碼入群,后用推廣對象的微信邀請微信好友入群,在掃碼群眾邀請好友入群后即將掃碼群眾移出微信群。該微信群即為詐騙分子實施詐騙設立的群組。以這樣25人至30人的微信群組為一單,陳某用手機拍照向上家交單,每單非法獲利60元至80元左右。在兼職的十余天時間里,陳某共計設立用于實施詐騙的群組400余個,群組成員有1萬余人,非法獲利共計27180元。在陳某設立的群組內,被害人韓某被騙共計250402元。案發(fā)后,陳某已賠償被害人韓某2萬元并取得了被害人韓某的諒解;陳某退繳了全部違法所得。奉化法院經審理認為,被告人陳某利用信息網絡設立用于實施詐騙活動的群組,情節(jié)嚴重,其行為已構成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。根據被告人陳某的犯罪事實和情節(jié),遂作出上述判決。
法官提醒
很多人認為,掃碼進群免費領禮品的行為只是拉人進群,自己沒有實施詐騙就不算違法行為。但其實利用他人貪小便宜的心理,以“掃碼入群免費送禮品”的方式,拉人進群完成詐騙“引流”任務,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“吸粉引流”,為犯罪團伙的詐騙行為鋪路,這種非法利用信息網絡賺快錢的行為,已經觸碰到刑事犯罪的“底線”。同時,也要提醒廣大群眾,街邊遇到掃碼免費領禮品活動需警惕,切勿落入詐騙分子的圈套,保護好自己,也保護好自己的好友,天上不會掉餡餅。
(江艷 林斌聰)
關鍵詞: 信息網絡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