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“雙減”政策的影響看,不僅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,非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也感受到了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、發(fā)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緊迫感。就中小學外語閱讀教學而言,教師必須在日常教學中培養(yǎng)學生外語閱讀的興趣,關注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(yǎng),如利用辭典等工具書解決閱讀、寫作等學習活動中碰到的問題,并拓展學習渠道,開展課外閱讀,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,發(fā)展學習能力。
在閱讀教學方面,學生外語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(yǎng)至關重要。在“雙減”背景下,理應加強對培養(yǎng)學生獨立閱讀、發(fā)展思維和學習能力的重視。學生最基本的責任是主動閱讀,對自己的學習過程負責。要真正讓自主提問、自主解疑的閱讀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成為教師努力的方向。讓學生自主閱讀,就是讓學生先提問再閱讀解疑,或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再閱讀解疑,或二者結(jié)合。但學生自主閱讀后的輸出很可能是碎片化的,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關心的內(nèi)容。所以,教師如何幫助學生進行系統(tǒng)性的學習,是一個挑戰(zhàn)。教師可以設計學習任務單,在讀前做鋪墊。沒有鋪墊,學生可能不會閱讀,或閱讀不成體系,閱讀效率不高。但如果鋪墊過多,學生思維往往會受到束縛。對此,教師要根據(jù)文本難度、學生已有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,做好兼顧平衡。
依托教材的閱讀或讀寫結(jié)合的教學,教師要在深入而充分地解讀教學內(nèi)容的基礎上,牢牢把握以語篇為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單位,以主題意義加工為主線,把評價活動看作學生學習閱讀活動的一部分,以培養(yǎng)學生自主學習能力,其中也包括廣拓讀寫資源,利用辭典等工具書解決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。
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(yǎng),還體現(xiàn)在課外閱讀中。語言學習離不開相當數(shù)量的閱讀。課程標準提出了各學段最基本的外語課外閱讀量。課外閱讀涉及虛構(gòu)類和非虛構(gòu)類材料,如美文、小說章節(jié)、短篇小說、戲劇、文史哲讀物等。這些材料源自整本書、高質(zhì)量的報紙、教師篩選的其他語料等。無論對于外語教學本身,還是對于學生應對各類考試,課外閱讀都是當下外語教學的重要任務。與課內(nèi)閱讀一樣,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,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,發(fā)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,讓學生有機會體驗閱讀的過程,鍛煉學生自主閱讀和自我調(diào)控的能力。
“雙減”背景下,學生有了更多時間,向著達成外語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課外閱讀量進發(fā)。教師需要甄選合適的、可供個性化選擇的閱讀材料,并指定適量共讀的材料,設計學習任務單,上好與課外閱讀相關的課,搭建學習成果交流平臺。“課外閱讀的課內(nèi)支撐”是很有必要探討并落實的課題,因為其做得是否有效、到位,關系到學生的閱讀面能否真正得到擴大,閱讀興趣能否得到培養(yǎng),閱讀量能否得到落實,閱讀能力能否得到提升。
外語課外閱讀的課內(nèi)支撐,是指將學生課外閱讀任務與課內(nèi)教學相結(jié)合,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對學生拓展閱讀任務進行讀前指導、讀后分享或講解。課內(nèi)支撐要確保課外閱讀任務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,并對學生課外閱讀策略、筆記方法、提問及回應問題的訓練等方面進行指導。主題、語境、結(jié)構(gòu)化、項目化、個性化等都應當是教師設計學習活動時應有的考量。
“雙減”政策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,也必然有新的措施和做法。外語教師要審視“雙減”政策帶來的影響,想方設法用好教材,改進日常教學,著力培養(yǎng)學生自主閱讀能力,提升外語閱讀興趣,努力落實課外閱讀的課標要求。
(作者系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外語教學專委會委員、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教研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