彩虹蝦
毒蘑菇森林
水母
“隨手扔的廢棄材料,一個9歲女孩制作了怪獸裝置,而引領者宋格就是這樣帶領孩子學藝術的,她說自己只是提供了材料,其實不然,它包含著一種如何教兒童去動手制作‘藝術品’的學問。”日前,一位知名策展人一條朋友圈引起了大河報記者的好奇。在人們的印象中,藝術品都是高大上的,隨手扔的廢棄材料也能制作藝術品?帶著疑問,大河報記者采訪了這位帶領孩子學藝術的老師宋格。
用過的一次性杯子、墻上脫落的馬賽克、廢棄的報紙、吃剩的鮑魚殼……這些本應該被投進垃圾桶里的廢棄材料,通過宋格的引領,到了孩子們手中,就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裝置藝術。
在宋格的工作室里,大河報記者看到了孩子們做的各種各樣的裝置——用數個一次性紙杯、廢棄的吸管黏合在一起,刷上水粉顏料,就變成了一只活靈活現(xiàn)的“彩虹蝦”;廢棄的報紙團成水母的樣子,底部粘上吃剩的鮑魚殼,再以自動脫落馬賽克瓷磚為點綴,配合上廢舊塑料繩、布條,兩只隨波搖曳的水母就誕生了;一塊廢紙板,底部打眼,再用別的廢紙板剪出各種各樣的蘑菇造型,刷上水粉和夜光材料,到了夜晚,就是一片讓人望而卻步的毒蘑菇森林……
在很多家長傳統(tǒng)印象里,所謂美育,就是給孩子報個美術班,有紙和筆才能玩轉藝術。“其實現(xiàn)在先進的藝術教育已經不是這樣了,各種各樣的材料都是藝術,裝置、一場行為都可以算是藝術。”宋格說,就像法國藝術家杜尚那樣,拿個小便池放在展廳里,引起了你的注意和思考,這就是藝術。
畢業(yè)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的宋格,從小接受傳統(tǒng)美術教育,用她現(xiàn)在的話說,就是很閉塞。直到大學她跟著老師看了很多展覽和國外的藝術教材,理念才慢慢地扭轉了過來。但是在實際創(chuàng)作中,還是有諸多限制,例如思維和創(chuàng)作方式。
“基于我自身的學習經歷和所見所聞,我覺得美育要從孩子們抓起,不想讓孩子們跟我一樣,學習現(xiàn)代藝術很困難。”宋格如是感悟。中國的藝術教育落后世界太多,現(xiàn)在有很多各式各樣的藝術展,很多成年人去看展,大多走馬觀花,看到一場行為或一個裝置,甚至有人會感覺很厭惡,完全不去探究作者想要表達什么。通過引導孩子們用廢棄材料制作裝置,讓孩子們接受先進的藝術理念,回家之后告訴他們的父母,應該如何理解這個裝置,如何思考,一個孩子就能帶動一個家庭。
宋格說,用廢棄材料制作藝術裝置,是很多環(huán)保藝術家的追求。今年6月舉辦的一場藝術展中,藝術家用72000張廢棄光盤組成了“金屬巨浪”,讓人仿佛踏入了一個大型鐳射現(xiàn)場,還有的藝術家用廢棄的飲料瓶制作了《隱形人》系列,全是由生活垃圾組成。它成功地引起了人們的反思和對環(huán)保行動的認知。